瑪格特·羅比:從“小丑女”到“人間芭比”,好萊塢新一代女神
瑪格特·羅比:從“小丑女”到“人間芭比”,好萊塢新一代女神
2023年夏天,粉色風暴席卷全球。
電影《芭比》不僅成為票房奇跡,更引發(fā)了文化現(xiàn)象。
而這一切的中心人物,正是瑪格特·羅比。
你或許以為她一路順風順水,其實不然。
她的成名之路充滿了坎坷和挑戰(zhàn),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。
瑪格特出生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一個小鎮(zhèn)達爾比。
這個小鎮(zhèn)只有一條主街,大家買菜時都能碰到熟人。
瑪格特從小跟著媽媽和三個兄弟姐妹一起生活,家里并不富裕。
為了貼補家用,她甚至在甘蔗地里干過活,還在三明治店兼職。
然而,瑪格特心中始終懷揣著一個大夢想——成為一名演員。
高中畢業(yè)后,她毅然決定離開家鄉(xiāng),前往墨爾本學習表演。
她在本土電視劇《鄰居》中飾演叛逆少女,雖然這部劇在澳洲很有名氣,但對她來說遠遠不夠。
她渴望更大的舞臺,于是2011年,她買了張單程票飛往洛杉磯,目標只有一個:闖入好萊塢!
初到美國的日子并不好過。
無數(shù)次試鏡失敗,有時候連臺詞都沒說一句就被刷了下來。
那些日子里,瑪格特每天對著鏡子練習美式口音,哪怕角色只有一句臺詞,她也會花很多天時間準備。
終于,在2013年,轉(zhuǎn)機出現(xiàn)了。
她接到了《華爾街之狼》的試鏡通知,這部電影由馬丁·斯科塞斯執(zhí)導,萊昂納多·迪卡普里奧主演。
能進這個劇組意味著正式登上好萊塢舞臺。
對瑪格特來說,這是不能錯失的機會。
試鏡那天,競爭者排成了長龍,個個都是金發(fā)碧眼的美人。
但瑪格特偏不按套路出牌。
在試鏡時,她不僅把角色演得栩栩如生,甚至在和萊昂納多的對手戲中直接加戲。
有一場兩人吵架的戲,劇本上她只需要對萊昂納多吼幾句就好。
結(jié)果瑪格特一激動,直接抬手“啪”一巴掌扇過去,把全場人都看愣了。
原以為她要被趕出去,結(jié)果導演馬丁·斯科塞斯卻站起來鼓掌,說:“就是她了!
娜奧米,就該這么敢愛敢恨!”
影片上映后,瑪格特迅速走紅。
電影里,她飾演的娜奧米是個既性感又強勢的女人,穿著粉色短裙用布魯克林口音挑釁萊昂納多的場景成為經(jīng)典。
但出名也帶來了煩惱。
因為大家只看到了她的性感,忽略了她的實力。
《華爾街之狼》帶來的名氣讓她的郵箱塞滿了劇本,全是漂亮女人的角色。
她清楚,這種角色接多了遲早會讓她變成花瓶專業(yè)戶。
2016年,《自殺小隊》中的哈莉·奎茵給了她改變命運的機會。
這個角色不是普通的性感角色,而是個“有病”的性感角色,既瘋又甜,既可愛又暴力。
為了演好哈莉,瑪格特接受了三個月的高強度訓練,練拳擊、學武術(shù),每天累到骨頭疼都沒吭聲。
她知道,這個角色是撕掉“花瓶”標簽的機會。
《自殺小隊》上映后,哈莉·奎茵直接成了現(xiàn)象級角色。
觀眾的眼睛根本離不開她。
無論是叼著棒棒糖玩世不恭地笑,還是拿著棒球棍沖進敵群狂懟,她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張力。
電影還沒下映,無數(shù)粉絲就已經(jīng)開始模仿她的造型,社交媒體上到處是cos圖、短視頻和表情包。
瑪格特的名字,也被和“哈莉”牢牢綁定在一起。
但瑪格特心里明白,光靠一個角色紅起來不難,難的是讓人看到更多。
她要做的,是讓所有人都承認:瑪格特·羅比不僅長得好看,她還能演。
為此,她開始選劇本,整整一年,她一個片子都沒拍。
她意識到,僅僅演戲還是被動的,她想要更多的主動權(quán)。
于是,她決定從臺前走向幕后。
2017年,瑪格特和幾個朋友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——LuckyChapEntertainment。
她不想再等著別人給她機會,而是要自己創(chuàng)造機會。
她的第一部作品是《我,花樣女王》。
在這部電影里,她不僅是制片人,還是主演,扮演一個因為丑聞毀掉職業(yè)生涯的滑冰選手托尼婭·哈丁。
為了演好這個角色,瑪格特每天接受滑冰訓練,摔得滿身青紫,依舊咬牙堅持。
這部電影不僅獲得了奧斯卡提名,還讓觀眾重新認識了瑪格特,她不只是一個金發(fā)美女,而是一個實力派演員。
接下來,瑪格特迎來了更大的挑戰(zhàn)——《芭比》。
這個項目從2014年立項開始,換了無數(shù)次編劇和主演,甚至導演都跑了一波又一波。
誰也搞不清楚,這個以娃娃為主角的電影到底是該拍得幼稚點,還是要正兒八經(jīng)搞個深度解讀。
但瑪格特不這么看。
在她看來,芭比不僅是個塑料娃娃,更是一個象征。
于是,她不僅接下了主演,還決定親自制片,把這個被嫌棄的IP捧起來。
瑪格特的第一步,是找到一個能幫她重塑芭比的人。
她想拍的不僅僅是一個粉紅色的童話,而是一個帶有深刻社會議題的作品。
于是,她找到了格蕾塔·葛韋格,一位曾憑借《伯德小姐》和《小婦人》大放異彩的導演。
除此之外,《芭比》的制作團隊堪稱豪華陣容,編劇諾亞·鮑姆巴赫、搭檔瑞恩·高斯林等。
但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,這部電影最大的靈魂人物,還是瑪格特·羅比。
她既是主演,也是制片人,幾乎全程參與了電影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
電影中的芭比樂園,那片充滿粉色的烏托邦,完全是瑪格特一手操辦的。
她要求布景要做到極致的真材實料:比如那些粉色的泳池滑梯、芭比的房間,甚至連背景里的棕櫚樹,都是真正芭比比例的。
為了呈現(xiàn)這種視覺效果,劇組一口氣買空了洛杉磯所有的粉色油漆,一度導致全城粉色油漆短缺。
2023年7月,《芭比》上映。
這部電影在上映前幾乎吊足了大家的胃口,預告片中的粉色場景和瑞恩·高斯林的“肯”,早已刷爆社交媒體。
但誰也沒想到,它的票房能這么猛,最終全球票房突破了10億美元。
對于瑪格特·羅比來說,《芭比》的成功不僅僅是一場商業(yè)上的勝利,更是一場在理念上的勝利。
在好萊塢這個歷來被男性主導的電影圈里,女性創(chuàng)作者一直是在夾縫中求生存。
機會少、資源被壟斷、話語權(quán)更是被壓制,女性想要在幕后的世界發(fā)聲,比在鏡頭前綻放更難。
而瑪格特卻硬生生用《芭比》打破了這個規(guī)則。
這部電影,是一個關(guān)于粉色的夢幻童話,也是瑪格特對女性身份、獨立和夢想的深刻討論。
更重要的是,她為好萊塢的女性電影人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,證明了女人也能掌控行業(yè)的方向盤,而不是被動地坐在副駕駛上。
從澳洲昆士蘭那個不起眼的小鎮(zhèn),到站上全球矚目的舞臺,瑪格特·羅比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,但她從沒低頭過。
為了甩掉花瓶的標簽,她經(jīng)歷了不少挫折;從演員到制片人,她用一部部電影推動女性在好萊塢的地位。
她用實際行動告訴全世界:女人可以美麗,但美麗絕不是束縛。
她們可以獨立,可以有野心,可以牢牢掌控自己的命運!
相關(guān)資訊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